作者:小羊
编辑:Momo(Wenky)
我们在梳理过去一年中获得资本青睐的初创品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去年,ffit8获2次融资,食验室获2次融资,鲨鱼菲特获3次融资,这三者虽然看上去关系不大,但仔细观察,他们都瞄准了同一个赛道——高蛋白食品。
近年来,高蛋白食品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中,一些成熟品牌也以高蛋白食品为创新契机,如伊利去年推出的安慕希5G酸奶、植选高蛋白植物奶,汤臣倍健推出“有种蛋白”早餐奶等等。
同时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与标准还有很大缺口。据ffit8创始人张光明介绍,全国人均的蛋白质摄入量大概只有40克,远低于按照美国主流运动营养标准计算的男性70-g、女性65-90g的需求,高蛋白食品还有很大的增补空间[1]。
那么,高蛋白食品为什么会获得行业和资本的认可?在大健康消费环境下,它能成为0糖食品后的下一个香饽饽吗?
01不只有大桶蛋白粉,高蛋白食品的选择可太多了
近几年来,高蛋白食品增长迅速。据Innova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间,全球宣称高/蛋白质来源的食品饮料新品发布年均增长了20%(全球,-年均复合增长率)。并且带有蛋白质宣称的专业类产品和普通食品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这意味着高蛋白食品将逐渐融入到日常消费中[2]。
高蛋白食品由于原料来源丰富,既有以豆类为代表的植物基蛋白,也有鸡肉、鱼肉、牛肉等动物蛋白,其覆盖的产品线也非常丰富,可以引入主食、零食、饮料等不同品类产品中。因此,高蛋白食品具有丰富的可能性,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
早期的高蛋白产品主要集中在健身圈的小圈子中,消费者通过服用蛋白粉等产品,改善肌肉,起到增肌的效果。如今,高蛋白食品有了丰富的品类,带给用户更多惊喜。
1、破局的ffit8,野心勃勃的蛋白棒
蛋白棒曾经是健身人群的食物选择,其方便携带、方便食用的属性使得它成为高蛋白食品重要的载体。年上市的ffit8打破了其健身人群专属的藩篱。其创始人表示:这款产品就是一款年轻人的未来食品。
相比于康比特等专业蛋白粉品牌,ffit8开创了一个新的赛道。ffit8将消费群体定于普通年轻群体,产品不再强调增肌功能,而是更加专注于营养补充剂的概念,将产品从健身食物变为快速营养补给品,消费群体与消费场景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Ffit8蛋白棒产品
图片来源:ffit8官方旗舰店
产品从形态、口味上跳出了传统产品形式,摒弃了大罐粉需要冲泡等繁琐方式,改为轻巧便捷的蛋白棒,在口味上选择更多元化的形式,有牛肉味、香蕉味、椰子味等多种口味,更像日常的零食,提升了普通消费者的接受度。
玛氏旗下的MMs也推出蛋白棒产品——HiProtein蛋白棒,产品含有15g蛋白质,同时在产品中加入巧克力豆和花生豆,丰富产品的咀嚼感。产品不含多余人工成分,消费者食用健康且无负担。
MMs蛋白棒
图片来源:proteinpickandmix
双汇也看好了蛋白棒的潜力,在年跨界推出了一款蛋白棒产品。产品以大豆蛋白颗粒、胶原蛋白肽、奇亚籽为主要原料,复配可可粉、速溶咖啡、烤椰片等,每g蛋白棒含蛋白质22g、膳食纤维8g。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运动。
双汇蛋白棒
图片来源:双汇食品天猫旗舰店
2、丰富的产品形态,蛋白饮食日常化
品牌可以将蛋白质加入更多的食品类型中,拓宽使用场景。这一点日本企业做出了很好的示例。年明治上线全新高蛋白品牌——TANPACT。主打轻松补充蛋白质,产品类型覆盖了饮料,巧克力、饼干、果冻、冰淇淋、芝士、冷冻食品、速食浓汤等非常丰富的家庭消费场景,不刻意改变用户饮食偏好,从而让蛋白质补充变得更加日常与便捷[3]。
明治TANPACT系列产品
图片来源: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