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把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确

一直以来,芬兰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因为连续多次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遥遥领先而受到全球的热烈追捧,芬兰俨然成了国际教育界的一个样板。

老实说,芬兰人不是很在乎这些指数排名,反正芬兰一直是全球各项评比的优等生。芬兰认为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未来生活所需要的技能。

由于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学习环境、劳动力市场及未来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芬兰政府认为原来这套备受追捧的教育体系不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芬兰迎来了彻底的教育改革。而新推行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把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的人才,并定义了学生需要具备的七大“横贯能力”。

简单来说,横贯能力不等同于通过传统学科进行学习知识,属于综合素养的范畴。横贯能力是指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具有的通用能力。这种能力跨越学科界限,需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保证学生能够面对个人发展、学习、工作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需求。

而这七个横贯能力包括:

T1.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面墙壁之内,老师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的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T2.文化素养、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

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多元环境与文化、尊重人权、并以尊重为前提,在多元环境中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T3.照顾自己、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通过生活相关的健康、安全、人际关系、理财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面对未来复杂生活时的积极心态。

T4.多元识读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对道德和审美相关问题的思考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T5.信息技术能力

新时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芬兰并不设置单独的计算机课程,而是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或学校的活动之中。

T6.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通过项目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未来工作的相关知识、学习创业的运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T7.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使用民主权利和自由权利的能力,为他们成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这次的教改还有一个关键词“现象教学”。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过去的数年里,很多芬兰教师已经在试验类似的主题学习的模式。只不过这次白纸黑字写进了国家核心课程纲要里,才引起了国际的广泛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com/flfz/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