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相信多数家长和鱼sir都有一种体验,常被孩子的想象力、脑洞、表达惊艳到。
《孩子们的诗》这本诗歌集里,就有许多这样的表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光》作者:姜二嫚6岁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
《猫》作者:姚铭琦12岁所有的猫都当过人类敏感且自尊独立而庄重它们有很多时间专注发呆和观察世界还可以把身体绕成一圈用尾巴遮住眼睛不看这个人间
表达是观察、发问、思考的结果。
孩子们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确实部分体现了德国哲学家雅士培(KarlJaspers)所说的:“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当然,今天的文不是教家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哲学家,说实话,哲学家不是培养出来的。
但有一点是家长可以尝试去做,并且也应该去做的,保护、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或许不像证书、技能、学历能直接换来好工作好地位,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年世界经济论坛做了一个预测,年及之后,一个人最重要的三项技能是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世界顶级学府耶鲁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曾撰文,耶鲁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
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只是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会被认为是一种失败。
因为耶鲁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思辨,会让一个人变得开阔,更具创意和勇气,不按部就班,这在当下内卷严重的教育赛道里,不失为家长杀出踩踏式竞争的方式之一。
那具体如何操作?鱼sir从学前、小学、初中三个阶段切入,结合家庭育儿干货,梳理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学前阶段:探究“是什么?”“怎么样?”
对于学前儿童来讲,他们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阶段,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简单的认识,对事物的表层认知和比较非常感兴趣,他们会不断地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此时,家长要把握机会,通过问答、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边提问题边思考,把思辨这颗种子撒下去。
下一步是,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孩子更“深”层次地思考。
例如,当我和正在读中班的孩子读绘本时,会根据绘本内容做以下问答:
“人和小动物有什么不同?”孩子开始思考,“人会说话,小动物不会。”“原来是这样,还有其他观点吗?”“小动物也会说话的,小动物会叫。”另一个孩子马上提出了不同意见。“那……有的小动物会咬人。”“那疯子也会咬人呢,人还会吃动物呢!”他们再次陷入思考,我随即又问道:“或许我们可以想一想,哪些事情是人会做,动物却不会做的?又有哪些事是动物会做,人不会做的呢?”“我知道,人能学会滑滑板车,小动物不能。”“那也不对,我在爸爸手机上看到狗也会滑滑板车,还会买东西呢!”“人要上幼儿园,要上小学,要考试,要学很多东西,小动物就不会。”“对,我还会说英语,小动物就只能发出一种叫声。”“你们是想说,人具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小动物们却没有,是这样吗?”我开始总结道。“可是,我知道导盲犬也会学习呢!”小女孩很小声地说。“但是他们不用考试,也不用去社会上找工作,也不用赚钱。”小男孩大声说。“你的意思是人类有一个生存的社会,而小动物们没有?是这样的吗?”我再次总结道。“可是,在没有人类的海底世界,很有可能也有一个社会呢?”小女孩又说。
提问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培养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年获得诺贝尔奖化学家的赫伯特·布朗说过,他的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他提出疑问,也教育他不依靠信仰或权威接受事物,一切奠基于真理。
在这里,鱼sir要强调一点,很多家长会急于给孩子的提问一个自己认知层面的答案,这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培养孩子的思辨,而是在摧毁。
正确的做法是,循序渐进将孩子引导到他们能力所能探寻到的那个点,不断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不停止思考。
小学阶段:用“辩证思维”找答案
小学阶段,孩子开始从具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过渡。
整个小学阶段是孩子头脑发育、智力开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已经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他们会开始探究事物的意义,思考各种情感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培养孩子的思维水平,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思维模式”的基本框架,一起解决问题,尤其重要。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建议家长通过直观形象去启发孩子的思维。
6-7岁的孩子喜欢聊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借助身边的工具将一些理念展示给孩子。
例如,想让孩子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你就可以将身边的三角形物品直观展示给孩子。
接着,让孩子多动手。
小学生都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当他们遇到新鲜事物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动手摸摸、试试。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动手去感受一些抽象概念。
例如区分一些抽象的动词:碰、摸、拍、打等。
最后,要善于在生活中借用语言的启发功能,深化孩子的思维。
下面是我在带孩子读故事时进行语言启发的一个案例:
一年级外甥在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读完文章后,他突然一本正经地问道:
“池塘里会不会有鲨鱼?”这时,我并没有急于给答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饶有兴趣地问道,“在你印象中,一条鲨鱼有多大?”他环顾客厅一周,说道:“大概有我们的客厅这么长?”“那你觉得小蝌蚪找妈妈的这个池塘有多大?”我继续问。“小蝌蚪那么小,它生活的池塘大概也像我们的客厅这么大吧?”他若有所思地回答道。“那你觉得这么大的池塘里容得下同样大的鲨鱼么?”我继续问他。“哈哈哈,当然不能了,它在这里连翻身都困难,更别说是游来游去呢!”他恍然大悟,又补充道,“我想鲨鱼应该生活在比它自己身体大很多很多的地方。”“那会是哪里呢?”我随着他的思路问道。“大海里吧!”他兴奋地答道,“大海很大,鲨鱼在大海里就能像小蝌蚪在这种小池塘一样自由活动了。”
在这场互动中,你会发现最基础的“辩证思维”已初具成效。
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导出自己最初的观点,并且通过类比归因,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中学阶段:“数理与人文并举”,多角度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到了中学阶段,需要结合孩子所学习的课程深度与广度,有侧重点地培养孩子的数理思辨能力和人文思辨能力。
数理思辨能力和人文思辨能力有什么不同?
简单来说,数理思辨是对数理性问题进行思考辨析,它是一个由已知求未知的思考过程,推导过程缜密,具有无可争议性。例如“勾股定理”“圆周率”等。
人文思辨主要是对人性问题的思考和辩证,这种辩证往往偏主观,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答案或结论,且辩证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它的目的在于选择或鉴别一个最佳价值理念或行动准则。
中学阶段,思辨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成绩。
例如,数学应用类题型难,语文方面分析概括能力弱,不善于说理,就是典型的思辨能力弱。
那家长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
在数理思辨能力的培养上,建议这样做:
一是,空余时间带孩子看一些科技感十足的纪录片,和孩子一起推导论证书上的公式或结论,多去动手实践。
二是,引导孩子掌握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而非结果。
充分掌握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培养数理思辨能力的关键。
例如,著名的高斯算术“1+2+3……+98+99+=?”,如果机械地用加法来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但是通过数理分析,把它转化成“50×=?”这样的乘法问题,计算起来就非常准确而迅速了。
三是注重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想象力。
许多人觉得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想象力没有联系,其实远非如此,越是富有创造性的抽象分析方法,越需要超乎常人的想象力。
在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上,建议家长:
一是和孩子建立良性的对话,探讨的话题可大可小。
如东西方文化的优劣差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贡献、孩子与父母如何相处等,来源与日常生活的探讨往往是培养孩子人文思辨能力最鲜活的教材。
瑞典的某所学校曾每星期都会举行一次全校的抢答游戏,问孩子们前一周的新闻内容。
这个抢答游戏进行了几个礼拜,师生们都发现,每次答得最快最好的,总是同样的几个孩子。
如果分析那些在抢答游戏中表现优异的孩子们,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来自中产家庭,父母有一定的教育程度。无论有没有这个游戏,他们和父母在饭桌上、在电视前,都已经有探讨新闻、世界的习惯。
各位家长也可以试着建立这样的习惯。
除此之外,当孩子在阅读一些书籍时,也可以就阅读素材一起探讨,如点评书中主要人物的突出贡献,对人物言行举止以及选择进行分析等。
二是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建立批判性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开放的思维方式,通常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例如,如玩电竞游戏,玩家在游戏时作出的思考辨析,就是正向层面的思考;而他在游戏结束,复盘自己玩游戏的整个过程时,会进行反思。
反思这种自我批判式的思考是一种不参杂个人感情和价值偏好的高纯度批判性思维,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善于分析和总结失败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辨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思考过程往往也特别烧脑。
思辨能力强的孩子做事通常更专注,同时也更热衷于去思考和探索事物更深层次的东西。
但家长若不是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培养,孩子获得并发展这种能力的机会就会小很多。
我想,越早激活孩子的思辨能力,他们的未来就会具备越多可能性。
家长可以依据下表,来培养孩子以及评估孩子的思辨能力。
这个表格来自美国大学协会(AACU),其将学生的思辨能力等级分为四个阶段,并分别针对议题、论证、语境分析、个人立场、结论等五个部分思考的方式做出评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如果你在孩子教育和选课方面有什么问题,可以看下方置顶第一条,或直接私我回复“鱼”,有高清的量表表格,我会针对孩子情况,根据量表给你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