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28个平方住7口人上海这家人,一把

口述:陆佳琦,32岁,护士整理:徐佳晨上海人吃年夜饭,蛋饺必不可少,长辈说这就是“金元宝”。如今超市里,各种品牌的蛋饺很多,但我还是觉得,只有吃到这一口自家做的蛋饺,才算真正过了年。小年夜是我们家最忙碌的时候,准备好蛋液、猪油、肉馅,拿出一年没用的蛋饺勺,要在燃气灶前站上将近两个小时,才能做出四五十个蛋饺。蛋饺做得好不好,除了看家里“大菜师傅”的手艺,蛋饺勺也相当重要。我家这把铝制蛋饺勺的历史,比我的年龄还长,是上世纪70年代从百货商店里买来的,当时售价只有2元。一开始用来盛汤,顺便做做蛋饺,不过随着家里精美的汤勺越来越多,这把勺子就闲置下来,变成一年一度做蛋饺的专用勺。勺子直径12厘米,柄长22厘米,因为直接接触炉火的关系,表面已经有些发黑。20年前,3岁的表妹玩耍时弄断了勺柄,家里人曾一度想换一把新勺,然而市面上铝制的大勺已比较少见,商店超市里几乎都是不锈钢勺的天下,遍寻不到,只能想办法在断柄处加一个木制的柄套,短了一大截,但勉强能用。受访者供图如今,表妹已长大成为我家第三代蛋饺“掌勺人”,但蛋饺做得最好的还是好婆(奶奶)。88岁的她,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但对过去的事情却记得格外清楚,常常会一遍遍和我重复,在中山公园附近的老房子里,她一边在楼下厨房间里做饭,一边照看着楼上房间里幼小的我,每天上上下下十几次,也不觉得累。我对老房子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唯独记得过年前做蛋饺的一些片段。当时,不满10岁的我,搬着小板凳围坐在煤球炉边,看着火苗从黑色的煤饼空隙中蹿出来。好婆在烧热的蛋饺勺上涂一层猪油,立马发出滋滋的响声,倒上准备好的蛋液,然后手腕灵巧一转,再放上肉馅合拢,一个蛋饺就做成了。香气四溢,惹人嘴馋,这时,好婆会笑眯眯敲一敲我的额头说:“这没熟,还不能吃。”其实,也不怪我嘴馋,小时候蛋饺还挺稀罕的,一般只在年夜饭的时候吃,而且是限量的,放在全家福砂锅里,每人两个。年夜饭的菜也不像现在这么多,一般来说,黄鱼、八宝鸭、白斩鸡、笋干烧肉……冷盆、热菜加汤一共8道。准备起来却很费功夫,凌晨4点先去菜场排队买鱼,下了班赶紧支起炉子,这样紧赶慢赶,到菜上桌也要晚上八九点了。不过,却没人喊饿,瓜子、花生牛轧糖早已吃了一肚子。最热闹的时候,28平方米的老公房里,住了足足7口人,小时候也不觉得有多拥挤,只觉得热闹。如今这种热闹,基本也就在年夜饭餐桌上才能体会到了。冷盆热炒堆了满满一桌,负责掌勺的嬢嬢也在网上学了不少新菜式,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一锅包含着蛋饺的全家福砂锅。酒过三巡,老爸总会朝厨房喊一句:“阿姐,今年蛋饺汤有吗?”“想吃总归有!”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滋味吧……拷机粮票假领头,铜吊煤炉大哥大…这些充满记忆的东西你家里还藏着吗?今天开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与“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联合浦东、黄浦、静安、杨浦、普陀、嘉定、奉贤、崇明等区融媒体中心面向全社会征集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和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点击下方图片上传你珍藏的老物件测测你是哪个类型的收藏家获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独家定制的老物件纪念证书▼▼▼

您也可以选择“参加实物征集”

补充上传您的老物件照片和文字简介

如果入选,我们将会联系您

▼▼▼

看看谁的老物件最稀奇最能代表时代的变迁有最珍贵的独家记忆您的老物件故事将有机会登上《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此外,您还有获得纸质版纪念证书的机会为家里的老物件打上唯一编号↓参与方式

请移步上观新闻APP

首批前位参与者将获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独家纸质版收藏证书过年啦,翻出你家的老物件你的故事,我们想听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徐佳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com/flly/8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