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里的大神辛巴达来过广州

北京湿疹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622/9092833.html
00:16

年7月11日,一艘来自阿曼、构造奇特的船开进了广州港。这是一艘按照古代阿拉伯船样式造的仿古木帆船,叫“苏哈尔”号。

这艘船为啥来呢?其实是重现一次古老的约会。约会的主角,一边是广州,一边是一个叫辛巴达的阿拉伯航海家。

说起辛巴达,大朋友小朋友们应该很多人都知道,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从电视剧、动画片到电影,都有他。这个七次航海,积累了数不清的财富的《一千零一夜》中的传奇人物,就是在那次广州之行后,认为自己已经穷尽了对于航海的所有想象和热望,决心退出江湖,安心作一名富家翁的。

广州出土的唐代珠江边的系船桩

《一千零一夜》原著里是这么说的:“(我们)置办了一批适宜于海洋运输的货物和行装,捆扎停当,从巴格达城运到巴士拉……我们顺利起程,一路顺风。大家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地相互交谈着旅行和经商的话题,不知不觉中眼看就要到达中国城(即广州)”。就在这时,船只遭遇飓风和巨鲸的袭击,“将船刮起老高,落下时撞在一块巨大的暗礁上,顿时被撞得粉碎。所有的船板都散开了,船上所有的货物、商人、乘客全部落入大海。”辛巴达在海中奋力挣扎,终于凫水上岸,又经过重重困苦和努力,才返回巴格达,但他在此趟行程中依旧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回报。

虽然是民间故事集,但和《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一样,《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并非都是虚构的。广州港务局专家、中国水运史研究委员会委员程浩就指出:“根据阿曼学者考证,辛巴达的历史原型就是公元8世纪(相当于我国唐代)出生在阿曼历史古城苏哈尔的著名航海家艾布·阿比达·阿卜杜拉。这位航海家曾不畏风险,漂洋跨海,前来广州访问。”阿拉伯民间艺人和文学家们,根据他和在此前后曾经访问过印度洋、中国的那些不知名的航海家的真实资料,进行艺术加工,整合编撰成辛巴达航海的传奇故事。也就是说,历史上真正的”辛巴达“,真的来过广州。

广州博物馆里的苏哈尔号船模

“苏哈尔”号的远航探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还原辛巴达的海上之行。据程浩的说法,它完全袭用一千年前阿拉伯人的造船方法和当时的船型结构。造船工艺要求很高,不能采用现代的造船工具,其中难度最大的要算装嵌船板。这道工序不仅不能使用一颗钉子,而且还要求装嵌后的船板缝隙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六十四分之一英寸。为了保证建造质量,阿曼专门从造船历史悠久的苏尔、马特拉赫等地招来30多名擅长建造木帆船的能工巧匠。造船的材料是精心挑选的麻栗木、椰子木、树胶和棕绳。工人用人工把麻栗木、椰子木锯成板材,再用手工搓成的椰子绳将一块块木板绑紧穿牢,缝隙处则用椰子皮和橄榄糖泥填紧。建造这艘长29米,宽7米,主桅杆高25米的木帆船共用了个椰子壳,缝合船板用了长达公里的椰子绳,另有4吨棕绳用作索具大缆。这种阿拉伯人的古老的造船方法,在我国西晋的文献中便有了记载。

和辛巴达当年的海上历险一样,“苏哈尔号”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风浪。那一年的3月18日,被他描述为“鲨鱼日”。那天中午时分,他们开进了一大群肥大的鲭鱼中。正当船员们兴高采烈地捕鱼时,一大群凶猛的鲨鱼杀进了鱼群。一场大战开始了。捕捞上来的鲨鱼在甲板上疯狂跳动,船员们必须小心翼翼,防止被它们张开的大嘴咬到。20分钟内,船员们就抓上来17条鲨鱼。在苏门答腊附近海面,暴风打断了帆船主桅杆上挂大帆的横杆。船员们与风浪搏斗了一昼夜,才脱离险境。

6月11日,“苏哈尔”号离开新加坡,驶向广州。这段航程中海风特别强劲。6月15日凌晨4时,海风从二级骤然升到八级。接下来不到8个小时内,海风撕裂了4张船帆。船上只剩下3张备用帆,“当水手赛义德爬在高高的桅杆上,将望到的第一个岛屿告诉同伴们时,大家立刻涌向甲板,高兴得唱起船歌,跳起阿拉伯舞蹈”。

6月30日,“苏哈尔”号终于抵达珠江口桂山岛锚地。当时风浪大作,风雨交加,为了确保安全,黄埔港专门派出一艘设备较好的拖轮和经验丰富的老引水员,于7月1日把它引进到黄埔新港。7月11日,在我海军护卫舰的护送下,拖轮将“苏哈尔”号引进到广州港洲头咀码头。

如今,苏哈尔号的模型摆放在马斯喀特布斯坦宫酒店外,也放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厅中。广州洲头咀码头上也立起一座造型别致的纪念碑,那是对伟大航海家的纪念,是对中阿文化交往的礼赞,也是一曲海洋文明的颂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维宣卜松竹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王维宣卜松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刘丽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com/flly/12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