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法国公布教育改革法案,使法国师范教育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完全高等教育水平上的一体化,成为其他国家研究和仿效的对象;年英国公布最新的教师职业标准,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的教师质量和教学水平;-的PISA三次调查中,芬兰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主要测评领域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芬兰成为全世界教育研究者眼中的教育高地,进一步验证了教师教育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基石;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笔者结合自身的高校经历,认为教师教育发展需要“职业性”。
?
一、教师教育的“职业性”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总称,是指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三个连续教育过程的统合。
教师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教师教育者针对教师职业的性质、信念、知识、技能、生涯阶段和伦理道德等内容,对准教师开展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学,以帮助准教师形成完整、明确和理性的职业发展思维。并且,“职业性教育”过程并非是静止的、一次性的,职业分类体系与职业要求伴随社会分工持续变化,教师职业应具备发展性与生成性。
二、教师教育发展“职业性”意义
1.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事业迈上优先发展新征程。十九大报告把教育列为民生之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明确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并对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教育大国发展为教育强国,不仅仅是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这是落实国家振兴教师教育政策的需要。党和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年)》《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高校教师制度改革提出指导意见,出台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选树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和一批学校先进基层教学组织。这些措施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是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地位待遇,让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的具体举措,对新时代教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这是解决教师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我国教师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偏重理论知识的记诵,面试过程只通过较短时间的试讲、问答来评判准教师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评判的主观性强、目标模糊、执行力弱;非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后加入教师队伍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教师没有学习过相关的教育学内容,导致走上讲台后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职后培训的成本又很大;教师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不强;教师在职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学科和专业建设薄弱;教师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相对欠缺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教育“职业性”。
三、提升教师教育“职业性”的路径
1.以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升师范生教育发展的针对性。
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政策的变化是积极向好的,作为教师教育就应该跟上当前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才能尽量缩小与实际教学的脱节问题。主要表现:实施教师专业认证,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建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发展机制;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以“互联网+教育”平台为手段,构建教师信息化发展体系。
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学生不返校,学校不开学,要求“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采用网络上课、线上教学方式对居家学生进行教育,这给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广大高校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这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教师可以结合“5G”万物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开放性的教育资源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自主性、多元性,能够很好地解决教育资源匮乏以及教师主观意愿薄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丰富网络系列化教育资源;运用“互联网+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实现外部驱动转向自主发展。
3.以改革激励机制为重点,确保学校教师队伍稳定良性发展。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不断提升教师待遇,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结合目前在职教师的薪酬和发展现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1)转变人力资源观念,改进薪酬制度。(2)注重教师长远发展,优化薪酬结构。(3)营造激励浓厚氛围,做好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