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crossing
《过春天》
「所谓的春天,
始终没能过去,甚至未能抵达。」
Thecrossing
硬核青春片的背面是社会纪实
关于走私、
关于港陆关系、
也关于身份政治。
Thecrossing
单非家庭女孩佩佩,她的城市既是香港、也是深圳,一边有身份,一边有生活。她努力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寻找归属。白天,佩佩是在香港校园上学的16岁鲜脆少女,和闺蜜Jo在校园一同纵享青春期的独特欢快闺蜜情感,她们还约定一起去日本看雪。然而,随着一天时间推移,步入黑夜,佩佩则切换全新身份—边缘少女,游走在香港、深圳两地街头冒险带货,水客团伙、水客市场、海关以及交接货流程成为了她夜晚生活的日常。就这样,“水客”成为了她的另一个身份,一段颇有“冒险”感的青春故事就此开始。
渴望的渴望,暧昧的暧昧,躁动的躁动,迷惘的迷惘——皆是过不去的「春天」。
《过春天》,一部排片寥寥的青春片,没有收获大众的谄媚,却在许多人心中赚足口碑。
我们再次庆幸,终于,国产青春片不再执着于掺杂堕胎、割腕、车祸之类的狗血情节,还青春以青春。在《过春天》里,甚至连亲吻的镜头都不复存在,只留下一段充满性隐喻的互绑手机,却成了最接近青春情欲的一场戏。
春天,充满花粉,充满诱惑,充满悲欢。一个人怎能说过就过呢?
尤其是电影里的佩佩,十六岁,单非子女,生活辗转于深港两地,她的人生,注定充满了要过的关。
不过,如果有一个关叫「春天」的话,她宁愿过不去,永远停留在那里吧?而现实里,除了她悸动的身体,并没有一个春天存在。
在这些关卡之中,佩佩是极其压抑沉默的,有违春天必须呐喊的想当然——这种想当然是城市里那些尚未面临身份认同的痛苦的人的权利。
滑动看更多图片
佩佩的机票早已买到,继续走私也许是为了那若有若无的情,但更为了刺激、为了这种冒险带来的自我确证,冒险前,你是一个「单非仔」nobody,冒险后,连你爱慕的人都叫你佩佩姐,你从一个有求于人的人,变成了一个被求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误会的——长大。
我们误会的,还有鲨鱼的象征意味,其实鲨鱼既不凶残也不自由,是爱吃鱼翅的华人的最大受害者。
文案:Debbie、网络(侵删)
图源:网络(侵删)
排版:Debbi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