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思贝乐刚开业的时候,有个妈妈参观了美思贝乐,给出的意见里面没有准备好,都是空的,我给她解释在她眼里是空,在孩子眼里这里什么都有。我很坚定的告诉她,哪怕我们老师什么都不教她孩子,这个孩子在这里一个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据爸妈说他们基本踏遍了整个东莞,最后把孩子放在美思贝乐。续集,因为爸妈接送非常不方便,当孩子三岁去了幼儿园,呆了一两周,仍旧选择回来了。这对父母本身是高学历父母,妈妈曾经在广州教书,思想还是比较超前的,所以选择美思贝乐。
有一个小朋友在其他高端园呆过,然后转到美思贝乐,孩子已经3岁多了,家长认为需要上幼儿园了,当越接近孩子去幼儿园的日子,妈妈自己开始焦虑了,她跟我表达孩子在美思贝乐那么开心,去幼儿园还不知道什么样,我问她那为啥要去幼儿园,她说接受系统的教育,我问她什么叫系统的教育,把一套课程灌输进一个孩子的大脑,就是系统的教育吗,她说那孩子大脑自己可以形成一套系统吗?最终孩子去了幼儿园,呆了1周又回来美思贝乐了。
全网都是教育焦虑,快乐的童年,好像就一定输在教育起跑线,上小学赶不上进度。现在那么多幼小衔接,幼儿园提前教知识,有几个人去跟踪研究过,读过幼小衔接的比没有读过幼小衔接的成绩好多少?孩子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孩子是靠教出来的,还是孩子靠自学的?快乐童年是否可以跟教育同时兼得?
推荐大家看TED(为啥在中国不能打开TED的网站,我们有点闭关锁国了。多谢万能的B站,依然可以让我有机会听TED)
看完这个视频,你会发现孩子会学习他们想学习的东西。成组的孩子可以自己学习如何使用电脑和互联网,任何地方的任何孩子都可以很快浏览网页,并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当他们产生兴趣时,教育就自然发生了。靠孩子自己学习,他们的思维变得很深刻,孩子是靠观察学习的。如果有东西在Google里,何必要在脑子里死记。当大人不在的时候,奇迹就发生。他们甚至做到了人们认为不可能做到事情,一群不懂英语的孩子,可以靠自己自学英语,然后用英语学习生物科技。猜想:教育是一个自我组织的系统,而学习是一个显露的现象。一个自我组织的系统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出现的一个结构,而且自我组织系统总是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这系统会开始做一些事情,而系统并非为此而设计。
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基本要求幼儿园给到孩子至少一半时间是自由活动的,比如孩子的小宇宙,有美国版本,有澳大利亚版本,有英国版本,最近中国北京也有一个类似的版本。可以大概看到,有趣的事情,总是在没有大人的时候发生。
美思贝乐的生活为啥吸引孩子,是因为在这里他们是主角,他们可以创造他们自己喜欢的游戏。之前一直有父母质疑给孩子太多自由,现在随着父母们观察自己孩子的变化和发展,他们开始越来越认同,这些父母自主组团让孩子留在这里,3岁多的孩子,退掉了年9月份的幼儿园学费,留下来,探索教育的新可能性。
老师设计的沾乒乓球的游戏,最后游戏被他们自己改编成打投乒乓球的游戏
写对联的变成画手画瓶子小艺术家
探索水的颜色变化,变成绘画
这游戏被小朋友命名为大鲨鱼游戏,树根是岛屿,草坪是大海,老师是大鲨鱼,大鲨鱼不在的时候可以下海边游泳,大鲨鱼来了,得赶紧逃上岸。
自学蜘蛛侠,自学ABC
转发推文,获赞20,可以得到特优惠一周试读价,只限5个名额,先到先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