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避之不及的淡水鲨鱼,是中国美味佳

许多人总是抱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认为进口食品一定比本土产品优质。而在鱼类市场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自从巴沙鱼登陆我国生鲜市场以来,它通过精美的包装和无刺的肉质成为不少消费者心目中的“高档鱼”。事实是否如此?

巴沙鱼这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在越南,巴沙鱼可谓家喻户晓。这种淡水鱼因其外观和行为酷似鲨鱼,被人们称为“淡水鲨鱼”。巴沙鱼天生凶猛,幼鱼时期就有同类相残的行为。在越南境内,巴沙鱼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从外形上看,巴沙鱼有着纺锤形的身体,蓝黑色的体背显得它格外神秘。它的鳍条带有锯齿,头部扁平而腹部狭窄,像一支伺机而发的长矛。尖锐的牙齿露出一副凶狠的样子,仿佛海中霸主鲨鱼的翻版。巴沙鱼并非只以凶猛著称,它的适应力也极强,无需顾忌水质的优劣,生长速度飞快,堪称“鱼界小强”。

巴沙鱼的主要栖息地位于老挝和越南。尤其在越南,巴沙鱼已成为该国水产业的中流砥柱。越南人吃巴沙鱼已经吃出了心得,压榨鱼中的三块主要脂肪,每一块脂肪重量占据鱼体的58%。作为一种胃口极大的鱼类,巴沙鱼长到20公斤并不罕见,它们不仅食肉,还对浮萍、水草这类蔬菜不挑剔。

到这里,或许你已对巴沙鱼有了些了解,但问题来了:这样一种鱼为何会在我国的市场上冒充高级货?原因还得从巴沙鱼的包装说起。进入我国市场后,经过了冻品加工和精美的包装,巴沙鱼块显得白净无刺,外表光可鉴人,同“龙利鱼”长的还有些类似,让人忍不住想象了其美味可口的样子。再加上“进口”两个字的加持,自然让其看上去更有档次。

可真相却离高级这两个字相差甚远。实际上,巴沙鱼的进口价格相对低廉,每斤价格大约在10元左右,这个价格甚至比国内许多经济鱼类还要便宜。然而即便如此,不少消费者仍对巴沙鱼情有独钟,因为它的确有几大优势:入口即化、无刺且方便烹调,无怪乎大家愿意将它买回家。

更巧妙的是,不法商贩还会将巴沙鱼冒充成更为高档的龙利鱼。龙利鱼被认为是一种“护眼鱼肉”,价格自然不菲。相比之下,售价低廉的巴沙鱼在口感和外观上与龙利鱼相仿,不法商贩便乘机用低价进货,再以高价售出的方式牟利。

即便如此,巴沙鱼的美味和价格优势也掩盖不了其在越南的负面影响。因为巴沙鱼天性凶猛,喜欢群栖活动,常常对同一水域内的其他鱼类造成威胁。

以其旺盛的食欲,巴沙鱼不仅会啃噬同类,还会对水域内的其他淡水生物造成大面积的灭绝危机。因此,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越南当地的水生生态链日趋脆弱,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损害,也让养殖者们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巴沙鱼的杂食性令人类头痛。我们知道,外界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逐层积累,杂食性鱼类就容易将水中的污染物代入体内,形成生物积累。这意味着,巴沙鱼的身体可能存留大量难以代谢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隐患。

再者,巴沙鱼易患病且难治疗。高患病率令养殖业者时常需要预防,但即便是加强预防,也难以完全避免疾病的发生。而且有部分国家传播有关巴沙鱼的负面新闻,也影响了其国际市场的声誉,一度让越南养殖者苦不堪言。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巴沙鱼的美味依然无法阻挡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在我国,鲜嫩无刺的巴沙鱼成为酸菜鱼、香煎鱼等众多美味菜肴的理想主材。绚烂的我国厨艺,将巴沙鱼这一“外来户”打造成舌尖上的新宠。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始时的那个疑问:巴沙鱼是否真如其包装所示,是一种高级货?尽管巴沙鱼价格低廉、烹调方便且口感不错,但从其生态影响和食品安全隐患来看,这种鱼类跟“高档鱼”这三个字相差甚远。

“外国的月亮并不总是比较圆”,巴沙鱼在我国市场的成功,或许更多依赖于市场包装和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它确实带来了易于烹调的便利和经济实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忽略其背后隐含的问题。希望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com/fljj/14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