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引发了各种关于“年龄”的争论。可能在我们的脑海里,年龄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没有所谓的“到什么年纪就该办什么事”一说。然而现实总是反的,在家庭里,社会中,朋友间,一个人的年龄的总能成为中心话题,逐渐我们开始恐惧年龄增长,抗拒关于年龄的讨论。这一次,单向君将“年龄”的话题抛在单向孤岛社群中,邀请大家聊聊年龄,带给他们的焦虑和勇气。
佚名——23岁我很焦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什么都没有,未来的路还很长,越长大越发现这个世界如此陌生。大学毕业后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入职一周就辞职回家了,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想要静养。其实公司的领导都很好,从不催促,但自己这一周的工作自己觉得做得不好,可能是自己矫情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有点想逃避。再加上最近身体开始不好,妈妈开始担心自己。“荣枯有量,得失难量”,手机关机一周,好好想想自己要做什么~不知名的小胥同学——24岁我目前很自在,感觉年龄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很多想做的事情大都跟我是24岁或是42岁没多大关系。大环境下,人类好像是有一个划分好的阶段要经历,但人也是有自主能动性的,可以选择自己到底要不要经历这些。我现在还在上学,有时候也会想象一下自己如果工作了会是什么状态,想着想着就容易想多,也许,人生是还有别的可能,但我很喜欢当下的状态,那就享受此刻吧,各处有各处的风景。Amandine——24岁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三线城市的一个央企工作两年了。刚毕业时不习惯央企应酬太多、同龄人少、小城市无聊的氛围,一度想考研离开这儿,去一二线城市。工作一年后顺利通过了转正考试,然后开始正式准备考研,备考了半年,接着疫情爆发,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这一年半来,工作上没太多提升,备考进度也十分缓慢,而且一直过得很焦虑,一点也不快乐。于是决定把考研的方向(设计)作为自学项目,边工作边自学,打算将来靠设计开展副业。目前也保持着这样的状态,觉得还比较舒适;后来逐渐发现小城市也有一些有意思的门店,而且自己比较喜欢work-life-balance的状态。如果以我的家庭和学历背景,去一二线城市打拼,估计会因为要努力赚钱,而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所以或许留在这儿,开展副业,偶尔去一二线城市旅游一下,对我来说反而算是比较舒适的曲线救国。而且我也渐渐发现这个城市也有还不错的娱乐方式及教育资源。我认为人生是一场体验,并没有最正确的走法,能在这一生中,尽可能多地去体验感兴趣的地方,就可以了。鲨鱼辣椒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二十三、四,困惑不已。凉夏——23岁我会困惑,因为从小被教导读书读书,几乎不知道以后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去做,失败了怎么办………但确实好年轻。等你到了30再往回看的时候。乔——19岁我即将上大学了。认为实践比读书更重要。相信冥想,顿悟。积极投入生活了,发现会合适地交际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就不再排斥了。去寻找更多可能性吧。COCOZZA这两天看到一条微博,博主以伊能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一段采访为例,说即使举办了这一场特殊的综艺选秀,女人们本质上还是无法摆脱关于年龄的焦虑。其实我认为这事儿倒不必单把女人提出来,因为年龄焦虑是在两性中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因为女性天生具有生育能力,所以女性对于年龄的焦虑时常和生育挂钩,因而这种焦虑可能比男性出现得更早。我并不赞同年龄焦虑,因为它更多的是出自一种本能。对于年轻的追逐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就算不在乎容颜逝去青春不再,衰老所带来的笨拙、疾病、思维的僵化都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对此产生抵触,这是很自然的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攒,人会逐渐呈现出年轻时所没有的气质。阿佳妮出演玛戈王后的时候已经年近四十,但我认为这才是她最漂亮的时候。这时的她褪去了少女的稚嫩,被岁月附上了一种端庄沉静的气质,这让她无比贴近一个这个在博弈中被当作牺牲品的悲剧人物。她在自己的命运中奋力挣扎,和以自己母亲在内的敌人斡旋,努力在乱世中保全她爱的人,她身上的这种悲情和无奈变得格外有感染力。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是因为每个年龄都有其截然不同的魅力。一个少女演不好雍容华贵、忍辱负重又风情万种的皇后,让一个年近中年的人去饰演不谙世事的孩子也实属勉强。至于衰老,我依然会对衰老可能带给我的东西存有恐惧。我害怕疾病、害怕愈来愈不受我控制的身体,也害怕退化的记忆力、僵硬的四肢和跟我一起日渐衰老的器官。这些中有许多是无法避免的,正因为无法避免,所以我才更加向往年轻、害怕老去,我相信许多人也是和我一样的。所以克服年龄焦虑的本质是去接受衰老和死亡的必然性。如果因为恐惧就不去直面那些即将到来的必然,那只会加重恐惧感和焦虑感。与其等到老之将至时唉声叹气,不如在尚青春靓丽时就思考如何有尊严地面对衰老和死亡。最后分享毕淑敏在《写下你的墓志铭》里的一段话吧:“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在我们赞美生命的美丽、青春的活力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肯定了死亡的必然和老迈的合理性。”Evelyn——18岁目前没有人给我施加压力,周围人都在鼓励自己多尝试新东西,不再害怕未知、仍然期待自己的未来,信任自己,觉得这个世界还挺酷并保持好奇。最近和爸妈聊天,发现全家真正最年轻也许不是我。我们开始更深入地聊亲密关系、所爱之人与责任、家庭关系,父母在我眼中的形象更丰富饱满了,他们真厉害啊。慢慢建立起秩序感与安全感,可以处理承受重负时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永远相信真实的力量。Dodo——24岁在大城市混了几年后选择回到爸妈身边(因为突然发现自己对未来没什么特别规划,甚至随便怎样都可以)被安排了安稳混日子的工作,在老家没有朋友,工作地方离家里比较远所以自己租了房子,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亲戚开始催着谈朋友。突然开始害怕变老了,最近在努力减肥瘦了很多,但还是不满足,继续努力挣扎。没有信仰。最近开始下雨,又要继续腐烂了。晨晨晴——26岁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一年。这一年,经历了几位至亲家人手术和生病。经历了被背叛欺骗,经历了失眠和抑郁……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要推翻重来,在“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之间的尴尬年纪,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只是现在决定和自己和解,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LoveSong——28岁前工作重复性质且需要久坐,被腰椎问题折磨,疫情后选择裸辞。经历了很多宅家独处的日子,瑜伽、阅读、烘焙、做饭。近期决定开始创业,做一名自由职业者。或许会辛苦,并且仍需努力,但想逐渐地把生活的节奏和身体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鱼——32岁前十年辗转几个沿海城市,去年底回了家乡,本来只是想短暂休息,阴差阳错至今一直没有定下来。混乱似乎成了常态,凡事更多是随机应变,没有太多规划,这大半年因为疫情和父母一起生活,有了更多只身在外时没有的体会。经历过恐慌,焦虑,愤怒,也慢慢开始接受、理解。淡然。渐渐不再执着于向命运抗争,虽没有向生活妥协,但逐渐开始跟自我和解。接下来的日子想默默努力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做好当下每一个选择,过好每一天,尽力不要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并bu期待——31岁我今年31岁了,原来觉得女生过了25岁就充满了焦虑。但真的到了才发现也真的没什么。去年刚刚30岁的时候,我回顾自己的一年。发现29岁度过了非常开心的一年,去了自己梦想的地方,种着自己喜欢的植物,过着自己安稳的生活。并且真心觉得30岁的自己比29岁的自由多了,特别开心。从30岁到31岁陷入了职业的纠结和迷茫,现在辞了职。彻底放飞做自由职业,完全随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赚不到什么钱但赚到的每一分钱都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我还给自己罗列了明年的学习计划。即将迈入32岁的我重燃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孔子说:三十而立。而现代人理解这句话都理解为要有成功的事业,要有车有房。其实原话并不是这个意思,原文的意思是:三十岁的人,要有独立意识,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我现在很满意自己的状态,也满意曾经每一个年龄的自己。无论经历了什么,干了多少蠢事,但那些过去都塑造了今天的我,我和自己和解了。我能原谅自己所有的快乐、悲伤、痛苦、卑微、抵抗、叛逆和暴躁。真正能原谅自己让我更享受当下自我自由的状态,我相信不管我是30几岁还是40几岁我都能更好的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享受生活,既来之则安之,则爱之。佚名——23岁我今年23岁,前两年对朋友说我特别想要老去,想变成40岁的女人,我一直觉得40+的女性有事业、有阅历、有资本、优雅又独立。20岁的自己,除了有体力和精力之外什么的没有,没钱、没见识、没阅历、没经验。经过两年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之后,我现在觉得,经历了20岁的迷茫、困难、阅读世界,才能换来40岁的从容不迫。所以,不论任何一个年龄,我都有想要东西,二十岁渴望多尝试,多积累,多读书;三十岁渴望瞄准一个赛道,积累有用的工作经验;四十岁渴望更高阶,渴望给自己的人生更多乐趣和爱好。但比起多么大的成功,我更希望年龄带来的是笃定、平和和重头再来的勇气。那是一种历经岁月后的沉稳大气。另外,作为一个母胎单身的我,对于恋爱结婚生子暂时没有一点想法。找到三观相近,相处舒服的人,很幸运,哪怕四十岁,五十岁,我也想有甜甜的恋爱。我特别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钟,我们只要跟着生命,任其自然流淌就好。当然了,以前的自己总是不敢喘气,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目标有了,幸福感没了。现在我把目标延后,试着体验每一本书,每一次尝试。我来体验我的人生,不活在别人嘴里,把自己放在心里。ForestStar——28岁毕业6年,目前有稳定的工作,好相处的同事,只是薪资不太满意。身边有家人和朋友陪伴,很开心~想要在生活的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要成为我长期奋斗的目标啦),过更好的生活,去看更大的世界~:(:——25岁我还挺迷茫的,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两年多,这期间我的生活状态是很不好的,做一份很消耗内心的工作,过得很浮躁,后来回家乡,确实很安稳,能有精力研究自己喜爱的东西,归属感也很强,但当发觉周围变得越来越窄的时候又会想这个选择是不是好的,对于不迷恋大城市、恐惧巨大的竞争压力的我又再次萌生逃离家乡的念头,就很矛盾,我也知道矛盾的关键还是自己缺乏勇气,然后目前我在努力获得一份所谓的好工作,如果得到,好像人生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并且比现在好的阶段,但是失败的话,也还不知道接下来是怎么样,总之我现在所经历的迷茫会比大学刚毕业选择工作时更甚。L蓮沁怡——26岁福州-厦门-北海道-香港,毕业之后,目前在香港做文职秘书工作。确实有年龄的焦虑,父母也会催着找对象。有时享受独处的乐趣,有时又会思念家里的温暖,在学习为自己喜欢的绘画积蓄努力,坚持的时候也会迷茫,这是我喜欢的,但我有没有足够的毅力做下去,很矛盾。-Lynn-——30岁三十而已啊~刚过完生日虽然一个人,但依然很快乐,因为内心充实。大学毕业,在上海外企奋斗6年。年底准备了考研,并顺利进入了东华大学时尚MBA。因为母亲身体原因,现在在家自己创业奋斗。学业正在奋斗论文中,希望这次能顺利开学回归学校。事业也正在慢慢摸索中,这次疫情,也让我停下来好好想想。只想说,人生旅途,一直在往前,也一定会迷茫。只愿我自己不忘初心,不管什么年纪,都成为自己喜爱的样子,遇见最好的自己。幽人——31岁今天刚巧生日毕业十年,毕业后五百强外企工作了两年,私企做了一年,25岁的时候转行,把爱好转为事业,在一个初创团队做了六年半,跟着这个团队一起从小到有一定规模到行业内有口皆碑。上个月底刚离职,原因是长期工作和生活不分、没有个人空间、经常性焦虑。突然停下来之后才发现失衡的状态已经比较久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固然好,但是过犹不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心理状态影响生理状态,人在松弛自在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有能量。这个年龄辞职固然要面临很多外界的压力,不过可能跟过去几年工作中同事年龄普偏小有关系,自己对于年龄本身没有太大的焦虑感,主要的压力来自于父母,父母生活在小县城一辈子没怎么出过门,生活环境固化,这样的年纪不结婚没有家庭会让父母异常焦虑和困惑不解。这是大部分这一代年轻人共有的课题,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解决,偶尔跟父母也会有言语上的冲突,不过一直在努力面对和调节。不论如何是自己的人生,任何选择只要是自己想清楚了,自然会有勇气去面对。不管年龄大小,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活出真实松弛有能量的状态,我想身边的人也会感受得到、也会慢慢感到放心。“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几十个字道出了人的一生。不少人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挂在嘴边,焦虑着自己怎么还没成家立业,担忧着自己人到中年还是困惑不已。而当时间走到眼前,经历之后,你才明白,年龄不能决定一切。你觉得年龄带给了你焦虑还是勇气呢?我们评论里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